2011年5月31日 星期二

周哈理窗理論 Johari Window 如何應用在實際的溝通上?

 「周哈理窗理論」(Johari Window ) 是由兩位美國心理學家發明的理論,說明大家開放自我的多寡。有些人個性內向,只些許透露自我,他們的窗戶相對較為緊閉;有些人個性外向,坦白外放,窗戶大敞。

這種情況也會隨所處環境的不同而變。在陌生環境裡,在陌生人旁邊,我們的窗戶也相對開得不大,我們不太透露自我,也預期對方有相同反應。但是當我們和彼此類似的人在一起時,感到安心與信任,就比較願意分享自我,窗戶也開得較大。

根據這個理論,溝通的成功視我們配合對方調整表達自我和窗戶開闔的程度而定。

我當時並不明白口,準客戶為何會丟我一個人在會議室?或是巴不得我快點離開他的辦公室。因為我指自顧自己的進行表達,沒有觀察對方的開放程度。當我了解了周哈理窗理論,需要配合對方調整我的窗戶開闔程度時,我才完全明白當時溝通失敗的原因。

以一句話來說明的話就是:
我們對任何人說話時,應該要忠於自己,以最適合對方的語調與舉止表現自我。

每個人的周哈理窗在各種情境下,或多或少都是開的,不同專業的人(從極需互動溝通的業務類至幾乎單向溝通的工程類)都會吸引窗戶狀態相似的人。例如,電腦工程師的窗戶,除非是和公司同仁共處,否則通常不會大方敞開;相反地,成功的行銷業務人員不管在任何情況下,幾乎都是大開門戶(open)。

關鍵在於,我們在與對方閒聊時要了解這個道理,我們應該觀察對方、視對方的不同,注意調整自我表達的方式。當我和熟朋友見面時,可以很風趣、坦率直言;但是和比較著重分析的人開會時,就會收斂一點,較為審慎嚴謹。

如果以錯誤的開放程度對人,對方的窗戶可能因此閉鎖,絲毫不願透露,關係也就無法建立。

我認識數百種人,每個人都有他特別的溝通風格。周哈理窗法讓我注意到需要搭配對方調整自己言談表現的方式。一種很好用的技巧,是把自己想像成是對方的鏡子,對方言語的律動如何?聲調大小?肢體語言?像鏡子般反應對方,以調整自己的舉止,對方也自然而然會更為放鬆。這當然不是要你虛偽因應,表現出你特別關切對方的情緒反應。你只是調整自我表達的程度,以讓對方也對你敞開心胸(窗戶)。

祝各位溝通愉快!

曾喬治

周哈理窗Johari Window

 

在「你拿什麼定義自己?」書裡,作者Handy提到生命就像一個八斗櫃,他有個朋友曾把自己的生活,形容為威靈頓斗櫃,每個抽屜代表生命的一角,對他的全貌提供了不同角度的一瞥。

Johari Window』這個概念是1955年由 Joseph Luft Harry Ingram 提出,命名也是將兩位提出人的名字合併產生,理論內容不難,是自我認知及他人理解二個重要因素所產生的四個區塊。


自己知道
Known by self
自己不知道
Unknown by self
別人知道
Known by others
1開放我 Open
2盲目我 Blind
別人不知道
Unknown To others
3隱藏我 Hidden
4未知我 Unknown


四個區塊分別解釋如下:

1.開放我:自己和別人都知道的訊息,有可能是個人行為、態度、感情、願望、動機、想法等等,不過也會隨著個人互動對象的不同而有不同,比較願意進行自我揭露的人,開放自我就會比較大;反之,當個人不願意透露太多自我相關訊息時,這區域就會小得多了。

2.盲目我:是自己不知道而別人知道的部分,例如一些個人未意識到的習慣或口頭禪,也就是所謂個人的盲點。這部分可能與個人是否容易受到注意及接受回饋有關,盲目我只是自己「不知道」的訊息而已,不見得是負面的。

3.隱藏我:這個部份是自己知道,別人不知道的訊息,包含個人有意隱藏的祕密或想法。一般人都屬於選擇性揭露者(Selective discloser),會透露一些訊息,也會隱藏一些祕密,有時也會因為不同的互動對象,而調整自己隱藏我的大小。

4.未知我:這個部份是自己不知道,別人也不知道的部份,例如:個人未曾覺察的潛能,或壓抑下來的記憶、經驗等等。這些積壓在內心深處的訊息,可能透過一些方式,挖掘探索這些未知的自我,如︰透過心理治療、催眠、夢的解析、創傷經驗、投射測驗,意外事故或頓悟,也有機會令其轉變為「自己知道」的部份。

當個人對自己的認識愈多,瞭解愈深,也愈能夠清楚地向他人表露自己內在的想法、態度、情感、喜惡等等,讓別人更加瞭解及認識自己,這就是自我揭露(self-disclosure),自我揭露高的人,「開放的我」便會擴大。

開放我Open
盲目我Blind
↓自我揭露↓
未知我Unknown
隱藏我Hidden

另外,若我們可以由他人回饋(feedback solicitation)中反省學習,對自我認識與瞭解也會有幫助,這樣的行為也會讓「開放我」區域擴大。

開放我Open
他人
回饋
盲目我Blind
 隱藏我Hidden
未知我Unknown

很多研究結果發現,開放我的區域越大,與人際關係滿意度有顯著正相關。這其實是很容易理解的,當自己願意分享,也接受別人給我們的回饋,除了可以更認識自己,也幫助他人能更瞭解我們,當雙方有著同樣認知的事情越多,兩者溝通就相對比較容易,當然有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。



好書介紹

你拿什麼定義自己?:組織大師韓第的生命故事 Myself and Other More Important Matters

作者:查爾斯.韓第
原文作者:Charles Handy
譯者:唐勤
出版社:天下文化
出版日期:2007年07月26日
語言:繁體中文 ISBN:9789864179640
裝訂:平裝

購買本書 

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